来源: 作者:出处: 时间:2018-07-18 点击量:
新员工培训流于形式的例子比比皆是,缘于企业对培训的不重视。培训形式缺乏创新,培训过程中互动、交流较少。过多的培训形式,以授课填鸭式为主,知识点缺乏针对性、指导性,甚至没有感染力,台上连篇累牍,台下昏昏欲睡。提升培训活力可考虑多种形式结合,如引入案例式、研讨式,培训过程中穿插游戏寓教于乐,摆脱枯燥的说教。
阶段性分配任务,确保循序渐进:避免新员工过早面对困难和压力,以造成过大压力和挫折感,这方面的最佳实践是:将入职任务细分为300-400项小任务,将这些任务根据难度系数进行分级(1-5级),并分为各种类型,如阅读形式、倾听形式、书面形式、面谈形式等。前者的目的是确保难度系数高的任务不要在入职前期分配给新员工,以免造成挫折感;后者的目的是任务多样化、避免同类任务集中分配到某一时段,导致新员工易疲劳、易倦怠。
培训能否真正落地产生预期效果,关键是看培训流程设计是否科学。培训流程可分为三个部分:公司级培训、公司主要业务的培训,以及进入部门后的培训。
•第一步:公司级培训
新员工报到时,人力资源部可考虑发放一份入职材料,即新员工入职手册。
这一阶段,需要格外关注的是让新员工尽快融入公司,能够安心在公司里学习成长。为此,需要做到在培训中关怀,在关怀中培训。
实际工作中不少企业“重技能,轻思想;只培训,不关怀”。具体来说,即新员工培训重点放在技术上,轻视思想教育。导致的结果是员工掌握了技能,但在思想上没有融入公司,缺乏认同感。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,企业要多给他们一些人性化的关怀(易被忽视),让他们快速度过生存期(1~3月),这是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。
新员工培训有各种特有的方式可以持续,并将其贯穿到某一段时间内,不断优化。如定期举办分享会,或者针对某一课题的研讨会来进行回顾,也可以采用新员工轮流担任特定课程的讲师,来分享他们的心得,这些做法对于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与技能都有好处。